近視眼鏡是近視惡化的元兇——霧視法介紹

你有近視嗎?你近視多深呢?在現代社會我們幾乎不可能避免近距離用眼,從書本、電腦到手機,我們一天幾乎所有時刻眼睛都是聚焦在近處。但你有想過,究竟為什麼人類會「近視」?又為什麼近視會一直不斷加重呢? 事實上導致你近視不斷加重的原因,其實就是你的近視眼鏡! 近視是什麼 近視是遠方影像無法成像在視網膜上的現象,分為真性近視跟假性近視,假性近視是控制水晶體的睫狀肌長時間用力,無法放鬆所導致的「暫時性」近視,可透過散瞳劑、望遠凝視等方式放鬆;然而真性近視則是眼軸拉長、視網膜後退,是沒有辦法回復的永久性殘疾。 你有想過為什麼人會近視嗎?我認為,近視其實是一種身體的進化。 眼睛之所以能夠看遠又看近,是因為我們的水晶體是一個可調整焦距的凸透鏡,透過睫狀肌去控制水晶體的厚度,要看遠就放鬆,讓水晶體變平,要看近則是用力,讓水晶體變厚。 我們在看近的時候,睫狀肌需要用較大的力氣去拉動水晶體,這對眼睛是一件吃力的事。因為我們長時間都在看近處,身體為了減輕負擔,於是將眼軸拉長,但代價就是看不清楚遠處。 這個說法沒有科學研究證明,但一個可以輔佐的證據是近視好發於成長期,過了成長期之後之後,沒有近視的人就不太會近視了,就可以解釋為身體在成長期為了適應環境而近視。 眼鏡的原理 同時討論眼鏡和眼睛相當複雜,因此我將運用虛像的概念來聚焦重點,不同的眼鏡會讓物體產生不同大小遠近的虛像,而我們眼睛對焦的是虛像而非物體本身。 近視眼鏡——也就是凹透鏡——會將物體的虛像拉近、縮小。因為距離縮短了,所以看不清楚遠的人就看得清楚了,但不是因為近視被「矯正」了,而是因為虛像變近了。 遠視眼鏡——也就是凸透鏡——會將物體的虛像拉遠、放大。因為距離拉長了,所以看不清楚近的人就能夠看得清楚了。 近視眼鏡如何加重近視 根據前面的討論,我們有兩個結論:一、眼睛對焦的是虛像,二、近視眼鏡將虛像距離拉近。由此可知,當我們戴著近視眼鏡看著近距離的物體,它的虛像比我們實際上的距離還要來得更近,相當於你用更近的距離在看它。 我們因為看不清楚遠的而配戴眼鏡,卻又因為不拿下眼鏡而長時間看著更近的地方,陷入近視不斷加重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我們連桌面都看不清楚,非依賴眼鏡不可。 所以我們必須正確認知近視眼鏡的用途:讓我們看清楚遠處,只要不是在看遠的時候,就把它取下,只有如此才能跳脫近視不斷加深的惡性循環。 用「霧視法」預防近視 還記得我們剛才提到凸透鏡是將物體的虛像拉遠,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在看近時配戴凸透鏡,拉長虛像的距離來避免近視。 雖然都是戴眼鏡,但這個作法只需要在長時間看近時戴眼鏡,平常不需要配戴,因此就不會有戴眼鏡時運動、吃湯麵不方便的問題。凸透鏡,也就是遠視眼鏡和老花眼鏡。霧視法所使用的凸透鏡,我們通常稱之為閱讀鏡,但本質上是相同的。 霧視法分為「近霧視法」與「遠霧視法」,以鏡片的度數和配戴情境區分。近霧視法配戴度數低的凸透鏡,在看近時配戴,用於減輕看近時的負擔;遠霧視法則是配戴度數高的凸透鏡,戴上後視野裡的所有物體都會是模糊的,效果相當於高強度的望遠凝視,要每天配戴二十分鐘來放鬆睫狀肌。 遠霧視法由於配戴期間難以做其他事,較難堅持;近霧視法則是在看近時戴上眼鏡即可,不會花額外精神,因此較容易做到。 我從一年前開始做近霧視法,效果十分顯著,以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後,都會出現假性近視,看不清楚遠方。但如果有戴著閱讀鏡,在拿下眼鏡後,都不會有任何假性近視的症狀。 由於凸透鏡的成像原理,物體只有在焦距內才會是「虛像」,因此閱讀鏡只能看清楚焦距內的物體,因此挑選合適的焦距就會是個重要的工作,如果焦距太短,則什麼都看不清楚,焦距太長,保護效果就會打折扣。 下表為鏡片度數與遠點距離的對應表,遠點距離就是可以清楚的最遠距離,超過遠點的影像就會變得模糊。資料來源:預防近視網 度數 遠點距離(cm) 平光 無限遠 25 400 50 200 75 150 100 100 125 87.5 150 75 175 62.5 200 50 300 33.3 400 25 而各近視度數的患者也可以參照下表去選擇適合的閱讀鏡度數。資料來源:預防近視網 度數 建議配鏡度數 平光 ~ 150 +100 ~ +300 200 +50 ~ +200 250 不戴鏡 ~ -150 300 -100 ~ -200 350 -150 ~ -250 400 -200 ~ -300 450 -250 ~ -350 500 -300 ~ -400 550 -350 ~ -450 600 -400 ~ -500 結語 從二十世紀起,就已經有許多眼科醫師開始提倡霧視法,但由於大眾缺乏對近視的正確觀念,總是拖到嚴重才就醫,又只重視「馬上看得清楚就好」,短視近利,選擇配戴近視眼鏡,不了解近視眼鏡對眼睛造成的危害,而不願意接受霧視法這種預防性療法,最終導致許多人陷入一輩子戴眼鏡、近視不斷加重的深淵,這一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April 26, 2020 · 1 分鐘 · wancat

用 TOTP 擺脫簡訊驗證碼:安全好用的兩步驟驗證

兩步驟驗證 隨著數位身份在生活中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只靠著一組密碼來保護我們的帳戶已經不夠安全,而且記密碼實在是違反人腦天性的行為,因此大部分人總是使用重複的、好記的脆弱密碼。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使用密碼管理工具來幫你記密碼,還可以透過設定兩步驟驗證(2FA:Two-Factor Authentication),大大提昇帳戶的安全性。 兩步驟驗證就是在密碼之外,多用一個資訊來驗證你是本人,主流的作法有像 Email、簡訊驗證信,但用過的人可能都會覺得登入時要開信箱收信很麻煩,信箱也會被這些信件給弄亂,更別提當人在國外時,簡訊收不到害你無法登入。 今天要介紹的 TOTP: Time-based One-Time Password algorithm,就是一種公開的標準,讓你透過手機上的 APP 產生一組 6 位數的一次性驗證碼進行登入,而且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還能使用! TOTP 如何運作? TOTP 的概念,就是網站與你事先約定好一組金鑰,並以當下的時間作為參數,運算出一個雜湊值,並取最後 6 位數作為一次性密碼。 然而如果網站和使用者的時間不同的話,就無法計算出相同的結果,因此通常會以 30 秒作為一個單位,來避免使用者與網站的時間差。網站為了良好的使用者體驗,通常也會允許前一次的一次性密碼。 TOTP 的優點 TOTP 它是一個公開標準,你不需要依賴單一企業或組織,各種客戶端都能相容;它的安全性基於密碼學,而非第三方機構的信用;它是去中心化驗證,整個驗證流程只有要驗證身份的雙方而已。 Google 可以讀你的 Gmail,簡訊也可以被政府或通訊業者攔截,然而 TOTP 不需要依賴中介機構,甚至在離線的情況下也仍然可用。 同時對於服務提供者而言,TOTP 也很容易實做,不需要花錢去發簡訊或是寄 Email 被當成垃圾郵件,也不需要跟第三方機構申請,是個省錢又安全的好方法。 開始使用 TOTP 儘管目前懂得使用 TOTP 的使用者並不多,但其實已經有相當多網站支持以 TOTP 作為驗證方式,例如 Google、Facebook、Apple、Amazon、GitHub、PayPal 等,我管理伺服器需要用到的 CloudFlare、Linode、Porkbun 也都有設定 TOTP 來提高安全性。 開始使用的第一步是下載一個 TOTP 的應用程式,有非常多的選項,我自己使用的是 Authy,界面簡單易用,提供加密的雲端備份,此外還有 Google Authenticator、Microsoft Authenticator,自由軟體則有 Red Hat 開發的 FreeOTP,先前在密碼管理工具提到的 Bitwarden 的付費版也有提供 TOTP 的功能。 安裝好驗證器後,到你要登入的網站或 APP 的帳號設定中,啟動兩步驟驗證,在不同網站中,可能會以「驗證應用程式」、「谷歌驗證器」、「代碼產生器」等名稱出現,但背後都是 TOTP 這套標準,流程也很簡單,網站會將金鑰以 QR Code 的方式顯示,打開手機上的驗證器程式掃描就可以加入帳號,並輸入產生的一次性密碼供網站確認,就可以完成綁定。網站若是在手機上,則可以用「複製金鑰」的方式來手動輸入金鑰。...

February 7, 2020 · 1 分鐘 · wancat

翻轉教育的錯誤姿勢

什麼是翻轉教育 翻轉教育,是一種新型態的課堂教育方法,於 2007 年起源於美國,在 2013 以台大葉丙成教授為首,開始在台灣推動,其核心思想就是將「授課」與「練習」的時段翻轉。 傳統教育方式是課堂中上課、回家做練習,然而這樣的方式有兩個缺點:第一,每個學生程度不一,老師難以掌握合適速度;第二,學生回家做練習如果遇到問題,沒辦法即時與老師討論,只能自己找同儕或是仰賴補習班。 翻轉教育的作法,則是讓學生在家學習、在學校做練習。老師需要先將教學內容錄製成影片或其他形式,讓學生在家自行學習,在課堂上則是做練習,這樣老師就能即時掌握同學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引導及幫助,同時作業因為是在課堂做,完成率也會提昇。 在台灣有名的例子,就像是葉丙成教授的機率課、均一教育平台等。 翻轉教育的錯誤姿勢 翻轉教育的常見誤解,是將其視為「讓學生當老師」,這樣的誤解可能是來自「翻轉老師與學生的角色」,翻轉教育是讓學習主動權從老師轉移到學生,但不代表要讓學生變成老師,更不代表換學生上來教課。 身為學生,我常常看到有老師打著「翻轉教育」的名號,但卻是叫學生分組,第一組上第一課、第二組上第二課,而老師就在教室後面偶爾糾正同學,結束後評論一下就好。這個完全不是翻轉教育,我在台灣吧教育論壇上有幸能親身訪問到葉丙成教授,他對此表示: 「這樣的老師只是在打混而已」 老師之所以為老師,是因為有著高出學生許多的能力,可以帶給學生成長。將教學的責任丟給學生並不是教育,除非是在上教育學程。 再者,這樣的形式通常會更無聊,我們以國文課舉例,國文這個科目所需要的素養,必須長時間的閱讀、思考來累積,難以在一個學期之內達成,要讓學生準備一個需要大量素養的國文課,完全是強人所難。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學生所準備的課程往往流於表淺,只能上字音字形、成語、翻譯等講義上的內容。我們想要改變過去的填鴨課程,學生卻自己準備出更填鴨的課程。一個好的國文老師,應當能教出遠超出課本範疇的深度內容,分析文本背後的背景脈絡,引起同學對作品的多元思考,這才是國文課應有的價值。 翻轉教育並非萬靈丹 我支持翻轉教育,但我認為翻轉教育並不是解決所有教育問題的萬靈丹,它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帶來良好的效果,但有時候則否,甚至常常被誤用,導致現在的學生往往聽到翻轉教育就恐懼。 我認為翻轉教育適合的應用場景,應該是需要學生大量練習的科目,以及能客觀檢驗對錯的科目。例如數學、科學、程式,這些科目學生之間往往有明顯的程度差異,透過翻轉教育,可以讓優秀的學生盡情發揮,落後的學生得到老師的協助。 由於翻轉教育的「學習」階段,是學生獨力完成的,因此如果課程內容能夠明確分辨對錯,學生比較容易檢驗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如果是人文素養類型的課程,則不適合翻轉教育,想要做出「充滿思辨的課程」,比起用影片方式錄製,不如課堂上師生的即時交流來得更加有效。想像一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是一個人錄製上課影片,就知道效果差異之大。這類課程的目標是訓練批判思考能力、對於人與社會的認知,這是單方面的看影片難以獲得的。 你當然會說有一些國文課很無聊、社會課很無聊,但這並非教學形式的問題,而是老師自身的能力不足,以及體制太過依賴分數來衡量學習成果造成的。當然台灣學生課堂參與度很低也是事實,但這個必須從更小的時候開始改變,不在今天的討論方向。 因此在文末,我給出一個是否應該採用翻轉教育的判斷依據: 如果是課程難度高,學生程度不一,並且需要練習的科目,那翻轉教育可以幫助你 如果問題在於課程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不願意參與討論,那這必須從教學內容與評量標準開始改變 這邊稍微提一下「報告」,我不反對透過學生報告來增加學習評量標準,但必須注意在課程中佔的比重,不該讓學生感到「還沒學到什麼就得做報告」。還需要注意主題和時間長短是否合適,老師也應當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提供協助,而不是放生學生自己處理。 結語 做了十幾年的學生,我看過許多老師滿腔熱血,努力嘗試新的教育形式,然而成效卻適得其反。我很感激老師們願意為了更好的學習而努力去改變、去嘗試,因此今天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批評你們,而是想從學生的角度,讓老師們了解,什麼才是對學生更好的方式。

January 6, 2020 · 1 分鐘 · wancat

我認為,近視應該戴放大鏡

警告!這篇文章是由一個國中生撰寫,只依據國中光學的知識,請帶著批判與謹慎的心態來看待這篇文章。 本篇文章最大的目的是促進討論,激發新的想法,因此歡迎有不同看法的朋友在下方留言與我討論,我也可能會根據討論的內容修正文章內容與看法。但請你在發表評論之前,先仔細的看過本文,了解對方的論述比較能帶來有效率的討論。 先備知識 眼睛原理 我們的眼睛的主要結構,是一個凸透鏡(水晶體)與感光元件(視網膜),透過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將遠處的光線成像在視網膜上,讓我們看到影像。 不同遠近的物體,需要不同的焦距才能看得清楚,在視網膜不動的情況下,就只能改變水晶體的凹凸程度,稱為曲率。水晶體曲率大,光線折射的角度越大,就能看越近的影像,反之折射角度小,則能看清楚遠處的影像。 控制水晶體的肌肉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睫狀肌,睫狀肌收縮(用力)就可讓水晶體變凸,看清近處的影像;睫狀肌放鬆,就可以讓水晶體變平,看清遠處的影像。 近視原理 所謂近視,就是睫狀肌出了問題,長時間看近物,讓睫狀肌必須長時間用力,導致睫狀肌痙攣而無法放鬆。睫狀肌無法收縮就會導致遠處的物體看不清楚,也就形成我們一般所說的「假性近視」。 假性近視還有機會治療,然而當時間一久,眼球就會開始變「凸」,水晶體和視網膜的距離拉遠,這就是無法治療的「真近視」。 我個人沒有科學根據的想法是:近視是一種「生物的用進廢退」現象,當我們在小時候長時間看近物,身體會認為該個體這輩子大概就是要看近物了,於是透過拉長眼睛來「優化看近物的能力」,越近的物體會成像在越後方,拉長眼睛可以比較輕鬆的看清楚近物,讓水晶體不用維持在很高的凸度,睫狀肌就可以不用保持在緊繃狀態。 眼鏡原理 近視眼鏡 眼鏡的意義,就是透過凹、凸透鏡,來改變光線折射的路徑。先講凹透鏡,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近視眼鏡,我使用最簡單、可能不完全正確的方式來比喻鏡片與眼睛的關係: 如果我們定義平的玻璃片(平透鏡)的凹凸程度(簡稱凸度)是 0,凸透鏡為正,則凹透鏡就是負。(這裡不使用曲率一詞,是因為曲率有其正確的定義與計算方式,較為複雜故使用簡化的「凸度」表達,科學上並沒有凸度一詞)。 水晶體一定是個凸透鏡,我們假設看清楚一百公尺遠的物體凸度要為 5,看清楚 10 公分的物體凸度為 15。當今天一個人看 10 公分的距離太久,導致睫狀肌痙攣,水晶體凸度維持在 15 無法放鬆,則此人就不能看清楚一百公尺遠的物體。 那假設有一個凸度 -10 的鏡片,則凸度 15 的水晶體加上凸度 -10 的鏡片,就可讓總凸度變成 5,就可以看清楚一百公尺遠的物體了。 以上當然是非常簡化的說法,可能也不能完全用加法來做運算,但概念是類似的。近視眼鏡的功能,是讓凸度太高的眼睛降低總凸度,以讓無法放鬆的眼睛還是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注意,近視眼鏡不能讓你的睫狀肌放鬆,它僅是讓你能看清楚而已。 有什麼差別呢?請看我們下個例子: 今天你已經近視,眼睛本身的凸度為 15,你戴著凸度 -10 的眼鏡,然而現在如果你要再看 10 公分距離的物體,眼睛的凸度會如何變化呢? 10 公分的物體需要總凸度為 15,因此眼睛的凸度須增加到 25,搭配凸度 -10 的眼鏡才能看清楚 10 公分的物體。 戴著近視眼鏡,反而讓睫狀肌需要更加用力。 因為眼鏡不會依照你所看著的物體而改變凸度,因此近視眼鏡可以總歸為一句話:讓東西變近。它讓遠處物體變近讓你能看清楚,但也讓近處物體變得更近,以至於你必須更加用力才能看清楚,而這樣將會更加傷害你的視力。 遠視眼鏡 遠視眼鏡是凸透鏡,可以增加凸度,讓我們更輕鬆的看清楚近的物體。以下為例子: 今天一個人沒有近視,他戴著一個凸度為 +10 的遠視眼鏡,要看一個 10 公分的物體。看清楚 10 公分近的物體需要總凸度為 15,所以他的水晶體只要凸度 5,搭配凸度 10 的遠視眼鏡,就可以看清楚物體了。 我們知道,長時間維持在高凸度的情況下,睫狀肌容易痙攣,進而造成近視。然而保持低凸度(望遠)卻相對沒有什麼壞處,因為保持低凸度對睫狀肌而言是放鬆,所以我們會聽到看手機要休息,但不會聽到「望遠凝視 30 分鐘要休息 10 分鐘」。...

June 7, 2019 · 1 分鐘 · wancat

寫給會考後的我們:別再讓下一代經歷這些

「而我們呢?在會考之後,你就要忘記國中這三年的痛苦,『只帶走美好的回憶』嗎?在面對學弟學妹的痛苦時,只會說『我們以前比你們更慘』而已嗎?在成為既得利益者後,就反過頭來維護這個體制嗎?」 「同學們,我希望我們不要成為這樣的大人。」 會考,國中三年的最大目標,終於在今天結束了。大家也即將分發到不同的學校,國中,變成了回憶。 但,我希望你不要忘記,自己這三年是怎麼過的。 我們的今天 我對國中的印象,就是考試和第八節。沒有「早自修」,只有考試。記得在我國小的一段時間,我早修會拿班上一本有關數學的書,坐在位子,邊看邊吃早餐,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時光,真正的早自修,就應該如此美好。 每次段考前兩個禮拜,我會開始認真準備,段考前衝刺期是很煎熬的時光,每天在學校都是面對成千上萬的考卷,我是好學生,每一張都認真寫,可是越寫越懷疑 —— 「我來學校就是為了這些嗎?」 漸漸的,我們都變成了可悲台灣小孩,只在乎考試,不在乎學習的樂趣;只關心分數,不關心實際的運用;只了解作法,不了解背後的原因。 許多人去補習,將已經少得可憐的課餘時間再度榨的一滴不剩,這樣零碎而疲憊的課餘時間,除了打電動,還會想做什麼?還能做什麼? 大人們總是說,他們以前也是這樣過的,他們以前更慘。那我試問,為什麼當你們成為大人後,沒有改變它? 大人的過去 三十年前,我爸在國中時就被送去私立住宿學校,接受著「非常不健康的打罵教育」。每天一早起來就進學校,放學後還要晚自習到九點,可說是零自由時間。 高中畢業,聯考成績不理想,重考,過了一年痛苦的補習班生活。 我相信,過去的大人們一定經歷了比我們更糟的生活,生活困苦,教材也更加的填鴨。但這些大人們,在長大後,為什麼還是擁護著這套考試制度、擁護著升學主義?為什麼你們還是將孩子送進了補習班、還是要求學校要有第八節? 因為你們都經歷過嗎? 為什麼,你們沒有讓我們更好? 為什麼,當年受盡折磨的大人,在長大後,不願意改變這一切? 不要牽拖政治,政治反映出的就是選民的意志,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會有什麼樣的政治人物。當初十二年國教,出來反對的不也是由「受盡折磨的大人」組成的家長嗎? 我曾經在班聯會問教務主任,可不可以取消第八節,她說學校一點也不想辦第八節,是家長們要求的。 制度反應的,永遠都是掌權者的價值觀。過去歷經折磨的是你們,但現在掌權的也是有投票權的你們。 我不否定許多大人對教育改革的努力,我也知道三十年前到現在教育體制已經好了許多,不再規定頭髮、不再有教官、不再有三民主義,有即將上路的 108 課綱;但我們還有充滿考試的早修、上正課的第八節、過早的上學時間和過長的上課時數,我們可以更好嗎? 可以讓受了十二年國教的我們,不要變成 可悲台灣小孩 嗎? 我相信,所有的改革,都要從理念層面開始,只有當我們開始重新思考考試制度、升學主義,制度才有可能改變。 三十年前的大人們,或許在威權的時代裡,不被允許質疑體制,我並不責怪。 而我們呢? 不要成為,那個「我們也是這樣過」的大人 而我們呢?在會考之後,你就要忘記國中這三年的痛苦,「只帶走美好的回憶」嗎?在面對學弟學妹的痛苦時,只會說「我們以前比你們更慘」而已嗎?在成為既得利益者後,就反過頭來維護這個體制嗎? 同學們,我希望我們不要成為這樣的大人。 體制可以限制你的行為,但可別讓它限制你的思想。 我希望,當我們有能力、有權力、有影響力時,用你的話語、用你的行動、用你的臉書 IG 貼文、用你的選票,去表達對這個體制的不滿,去嘗試改變這一切,去做跟上一代不一樣的事。 我希望,我們在面對下一代時,不要用一種「過來人的傲慢」,來打壓對體制的質疑。 我希望,當我們為人父母時,可以想想自己在學生時是什麼感受,不要拚命將子女送進補習班,不要要求學校上第八節,不要對你的子女做過去你痛恨的事。 最有能量去改變的,往往是身處在體制中的人。我希望我們不要因為脫離了這個體制,就漸漸失去了這些能量。 我希望,這些痛苦留在我們這一代就好。 延伸閱讀 林寓森《別把孩子的時間填滿》 15 歲的生涯選擇—我為何拒讀高中 當老師對我們說:「可悲台灣小孩」

May 19, 2019 · 1 分鐘 · wancat

SITCON 演講:軟體開發的未來,是大斗內時代?

2019 SITCON 演講:軟體開發的未來,是大斗內時代? 前言 我參加了 2019 在中研院舉行的 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並投稿了一篇 Espresso 短講,以下是我的演講稿: 講者介紹 大家好,我是林宏信,現在是國中三年級。我從小六開始接觸 Scratch,國二開始學習 Python,目前正在學習 Go Web 開發。我的興趣是寫程式、寫音樂、寫文章,經營部落格 WANcatServer 網貓伺服器 ,歡迎大家去看看喔!。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我們如何靠軟體賺錢,相信在台下的大多數人,包括我,都喜歡寫程式,那你是否思考過,我們該如何靠軟體賺錢呢?畢竟這攸關生計,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軟體難以賺錢 雖然軟體工程可說是現代社會最熱門的行業之一,但事實上「純靠軟體賺錢」是一件很難的事。當然,今天如果你受雇於公司,公司付薪水請你寫軟體,那沒什麼困難。但如果今天你要將手頭上的軟體換成錢,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拷貝發大財 也許今天你寫了一個很好玩的遊戲,你想要賣給別人玩,你將它打包成 binary,找到買家,收了錢將軟體寄給他,但也許他就直接將你的軟體發布在網路上免費供人下載,你後面的生意都不用賺了。 憑什麼?根本原因在於軟體是一項「0 邊際成本」的產品。 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是經濟學的名詞,意思是 「增加一單位產品所需要的成本」,生產一台汽車的成本高昂,但生產第 10000 台汽車的成本就低的多。 軟體開發絕不是無本生意,從設計、開發到產品做出來都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人力成本。0 邊際成本,一方面可以將產品賣給更多人,但另一方面所有拿到軟體的人都有「拷貝的能力」,隨時可以破壞你的生意。 不只是軟體,現在所有的創作媒介:文字、影片、音樂,幾乎都是 0 邊際成本的產品,各式各樣的創作也無法逃離「被拷貝」的命運。為了擋住這波拷貝攻勢,政府定了許多著作權法規、DRM 來規範。但事實上,Who cares? 大家還不是複製得很爽? 那該怎麼辦?與其讓心血被別人拿去散佈,不如 我們自己將它「免費」。 免費時代崛起 如果我們要完美結合軟體 0 邊際成本的特質,最有效方式就是「免費」,並另找方式獲利。明顯的例子就是廣告業的崛起。 消費者轉為生產者? 記得我小時候剛開始用電腦,Windows 要錢,Office 也要錢,買遊戲也要錢,花錢好像理所當然。但當我開始上網後,發現 Google 是免費的、Facebook 是免費的、YouTube 也是免費的。我相信做 Facebook 絕不會比 Windows 簡單,那為什麼 Windows 要收錢,而 Facebook 不用呢? 原因在於使用者對公司的價值。 在網際網路尚未普及前,使用者與軟體公司就是單純的消費供給關係,使用者花了錢買到軟體就拍拍屁股走了,不會帶給軟體公司任何附加價值,所以軟體公司必須收費。(除了用 Word 檔征服全世界) 而當網際網路開始蓬勃發展後,事情就不同了。一個使用者對 Facebook 而言,是賺錢的工具!他不只能提供自身的資料,還能鼓勵周圍的親朋好友一起使用。因為使用者對 Facebook 有價值,所以採免費的商業模式來拉更多的使用者,是最有效率且最賺錢的方式。...

March 25, 2019 · 1 分鐘 · wancat

妳該使用密碼管理工具嗎?

現代人的密碼危機 如果妳是一位有正常使用網路的現代人,基本上在網路上會有許多的帳號。我算是用量比較高的用戶,我稍微統計了一下:光是記得的我就有 72 個帳號,還有很多早就忘掉的黑數呢! 過去,帳號被盜或許是件小事,當然如果 LOL 或玩遊戲的帳號被盜會很心痛,但不至於會影響生活。隨著現代我們將生活越來越多部份放入網路,網路身份的重要性已經足以影響生活,因此我們勢必要用一些方法好好管理自己的網路身份。 重複密碼 密碼的大原則就是不要重複,但哪有辦法呢?我們有那麼多的帳號,如果每個都要背一個密碼哪辦得到?每次在「Sign up」頁面停了很久,最後還是用了以前的密碼。 重複密碼的危險性在於:只要妳其中一個帳戶被破解,其他帳戶都會遭殃,尤其是一些安全性不高的小網站,或是居心不良的惡意網站,如果跟重要的帳號設了相同的密碼,那就危險了。 使用不安全工具紀錄 第二個危險的情形就是使用不安全的工具紀錄密碼,像是我以前也會用 Evernote 紀錄密碼,相信不只我,很多人都會用一些筆記本軟體來紀錄密碼,這非常危險! 以下用 Evernote 舉例:一方面我們無法確定 Evernote 公司會不會讀妳的筆記,而且內容沒有經過加密,要是 Evernote 的伺服器被攻擊,資料外洩,妳的密碼就等於是明文獻給了駭客。何況妳怎麼知道 Evernote 不會授權某些極權政府讀妳的資料?(這裡就不點名了) 有些人認為將檔案存在本機,不要上傳到網路就安全了,但其實不然:在妳的手機上有非常多的應用程式都有權限存取妳的檔案,若是其中有惡意程式發現妳的密碼文件,大可直接上傳到它的網路資料庫。 因此紀錄密碼的工具以及儲存的資料必須要被加密,也就是要有所謂的主控密碼。 密碼管理工具,安全嗎? 許多人,包括我,一開始聽到「密碼管理工具」時,都會覺得不可思議:這種東西真的能信任嗎?但其實一個做得好的密碼管理工具,是很安全的,以下我將回應常見的疑慮。 我主密碼被破解了不就完了? 有些人覺得,使用密碼管理工具,就是將所有密碼的命運寄放在一組密碼上,這樣風險太大了! 其實沒錯,如果妳今天能夠記得自己每個帳號的每個密碼,妳壓根不需要密碼管理工具,但問題是我們辦不到。 就是因為我們記不得密碼,我們才會用相同的密碼,才會有上述所說的安全問題。而事實上也沒錯,使用密碼管理工具就是將所有密碼寄放在一組密碼上。但我們可以透過兩步驟驗證來避免主密碼被破解就被盜用。 兩步驟驗證,顧名思義,就是在妳輸入密碼後還要經過另一道手續才可以登入。例如 簡訊驗證碼、Email 確認信都是常見的形式,這樣可以避免密碼被破解就導致帳號被盜,駭客必須同時掌握妳的密碼和手機才有辦法登入,這個難度實在蠻高的,所以現在幾乎所有研究都指出兩步驟驗證能確實提高安全性。 它會偷我的密碼嗎? 另一個考量就是這個程式是否值得信任?,畢竟我在上面舉 Evernote 例子時也提到:我們很難確定程式有沒有在背後搞鬼! 而這就見仁見智了,有些人可能是信任大公司的軟體,而我是信任良好的加密演算法和開源軟體。 一個安全的加密演算法,就是妳就算知道它的原理還是無法破解它 舉我所使用的 Bitwarden 為例,在官網 FAQ 就寫了 為什麼妳要信任 Bitwarden。 Bitwarden is 100% open source software. All of our source code is hosted on GitHub and is free for anyone to review....

February 21, 2019 · 1 分鐘 · wancat

我在技藝班所見所聞

我在技藝班所見所聞 {% asset_img slug circuit-board.jpg %} 在先前的文章提到過,我高中計畫就讀北科大五專精英班,由於這個班不好考,所以我在國三參加技藝班,用來在超額比序中加分。 我選擇的是電機電子群,學習內容大致是 焊接、佈線,以及計算電壓 。 焊接 我在加入技藝班之前已經有焊接的經驗,當初為了做 Arduino,有時需要自己焊零件,當時沒有觀念,買了烙鐵沒買海綿和烙鐵架,烙鐵頭第一天就黑了。也不知道要在電路板上焊,焊得又髒又醜,有時還把零件弄壞。 上了技藝班之後我才第一次使用了整套的焊接工具,烙鐵、烙鐵架、海綿、吸錫器、尖嘴鉗、斜口鉗、剝線鉗,技藝班的工具還不錯,至少設備完整、錫的品質還算優。 技藝班的課程基本上都是自己實做,老師會指定今天要做的東西,然後就讓同學開始做,第一天從焊三角錐開始,把六根電線兩端剝掉,焊成一個立體的正三角錐。後來還有練習拉線、做跳線、做電路,我認為這些都很好,在上了技藝班後我的焊接技巧的確提昇了不少,至少可以準確掌握烙鐵溫度與習性,可以讓手中的錫乖乖聽話。 當然班上有些同學對此沒有興趣,有些還會在旁邊亂,這不稀奇,不管是什麼課程總會有人沒興趣。只要對我而言,這是很有用的,這就夠了。 可惜並非如此 計算 技藝班的課程還有一環是練習「計算」,主要計算的內容是一個電路圖指定位置的電壓和電流。大概在第四堂課開始,老師給我們上計算的課程,老師直接告訴我們公式怎麼算,沒有多做解釋為什麼要這樣算。 對於這個我可以理解,畢竟大部分上技藝班的學生並不一定能吸收,就像是現在的國中教育,許多老師也是直接教公式,沒辦法,你就算教了原理學生也聽不懂。只是從中我發現我並不那麼適合技職教育,我的骨子裡還是希望追根究底想明白,我無法接受自己搞不懂的公式。 但這不是最糟的。 所有的計算都是「用手算」,電壓的計算基本上數字不會給你太好看,不用想約分什麼的,常常有那種 50.9 V、51 K 的缺德數字,常常你要處理的是四位數除上三位數的除法,而且要算到小數第四位四捨五入到第三位。 {% asset_img slug process.jpg 計算過程 %} 我真的無法理解,我們是未來要操作電腦的人,為什麼要做電腦完全可以取代的事?我們應該學習的是如何善用電腦,怎麼會是把人當電腦用? 在這個 AI 的時代,教的卻是計算機就能取代的事? 不為什麼,比賽就是這樣考。技藝競賽的選手就是要面對這種無腦四則運算,然而你完全無法從中得到任何有用的能力,算這個有什麼用?變人體計算機嗎?醒醒吧你永遠算不贏電腦的。 從這裡我開始看出台灣技職教育的落伍,為什麼那麼多人看不起技職?為什麼師長不願我們選擇技職? 面對桌上的一盤盤大便 過去我往往認為是因為社會「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保守家長不願意讓孩子成為一個「做工的人」,但現在我發覺政府自己就將技職教育辦的一團糟! 我只敢說電機電子群的範圍,我曾經訪問過一些讀過高職的學長,大概了解到現在的高職教學內容實在非常落伍,就像是上面舉的例子,以及各式各樣的遠古程式語言、無法跟上時代的課程,甚至據說某間高職還規定要使用 Windows XP。 我有位朋友就毫不客氣的說了高職資訊科全部都是 shit,他就是進去念之後才發現教的跟想像中完全不同,於是休學去工作了。 我知道資訊領域是社會變遷較快的領域,同樣的技術,可能五年、十年過後就變得完全不同,但台灣的技職教育沒有進步,還是在使用 20 年前的課本,還是在教著 20 年前的技術,還是在考學生如何用手算電壓。 我認同技職教育的價值,但如果政府端不出像樣點的課程,就莫怪學生不願意、企業不稀罕、家長不認同。 台灣的學生就像是要在一桌大便中選擇比較不臭的吃下去一樣,面對一樣爛的高中、高職、五專中,挑一個對自己最沒傷害的,忍痛吞下去,期望熬過去就有比較好的食物吃。 可悲台灣小孩,有未來嗎? 我寫這篇文章是希望,政府能重新制定真正有品質的技職教育課程,在推廣技職教育的同時,把技職教育的品質做好,教授與時俱進的課程,而不是算電壓這種荒謬的內容。甚至在給準技職學生上的技藝班中,就讓學生看出其之落伍。 「一屆不如一屆」,據說在十幾年前的高職,仍是十分重視實作。然而到了今天,高職卻越來越考試取向。 我相信台灣是辦得到的,我相信。 延伸閱讀 可悲台灣小孩 — 一個國中生,是如何變得不聞不問? 十五歲的生涯選擇,我為何拒讀高中? — 父子對於升學、技職教育的看法

December 4, 2018 · 1 分鐘 · wan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