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開始讀你的小說,是自 2023 年你首次將《天工開物.栩栩如生》在 Liker Land (現在改名為 3ook.com)以 NFT 書形式重新出版。我曾在 2022 年於 Liker Land 工作,非常認同 NFT 書的理念,因而購入支持,而因此認識了你的書。
這個系列作為我的學習年代報告,希望記錄下自己閱讀你的作品所獲得的啟發與思考。雖然應該稱呼你為董啟章老師,但既然這是我的學習年代報告,我就跟隨小說中的慣例,將你稱為 D。
作品中的反身性
你的小說非常具有個人特色。我目前讀完的作品有五本,都是你出版在 3ook.com 上的 NFT 書:
在你的每本書中,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如你化身的中年男作家。在《天工開物.栩栩如生》是敘事者和小冬,在《時間繁史.啞瓷之光》中是獨裁者,在《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中則是黑。在《心》裡頭,又回到了敘事者本人。這樣介於虛構和真實之間的模糊,深深吸引了我。「作家」這個身分與作品的關係,也是你多本小說中共同出現的主題。
我也非常喜歡你使用的後設手法,讓我有跳脫語言線性結構限制,同時存在無數平行宇宙的感受。而描繪作者自身的親密性,也讓我在閱讀中有了更多的代入感(以至於上網搜尋本人資料開始腦補。)這在《天工開物》和《心》這兩本書中尤其明顯。
「可能世界」本身,亦是你在《自然史三部曲》中一個貫穿的主題。它以不同的名稱反覆出現,天工開物中的「可能世界」、時間繁史中的「嬰兒宇宙」、物種源始下冊《消失的可能世界》中的「平行世界」。它們都代表著一種不同的可能性,可能存在的一種世界。
學習年代
我想,《學習年代》是自然史三部曲中我最喜歡的一本。這是女主角阿芝,讀書會青年阿志和阿角,跨性別女歌者中,以及女同志插畫家魔豆,圍繞著這五位角色的成長故事。
我特別喜歡「學習年代」這個名字,以及「學習」這個概念本身帶有的力量。這是我的學習年代,我承認自己有所不足,去經歷各種思想間的碰撞,將自己原先認同的價值解構再重組。我特別喜歡「學習年代」所蘊含的那分謙遜,這也符合我現在的人生階段。
《學習年代》的每個章節,故事裡的「燃燒的綠樹」讀書會都會有一本討論的書。裡面的「讀書會」是真的硬派到不行。在先前讀《時間繁史》時就領教過,你在討論哲學時是完全不作保留的。而到了《學習年代》這便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可以看到比較文學系的阿志、生物學的阿角,與來自社會學、社工、哲學等不同背景的讀書會青年們,之間針鋒相對的辨論。看了《學習年代》讓我也好想參加一個像「燃燒的綠樹」一般的讀書會。
其中一章讀書會討論的是葡萄牙詩人佩索阿。佩索阿使用了多個不同的筆名,或者他稱之為「異名者」來進行創作,每個異名者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個性、和思想。他的本名「佩索阿」也是其中一個異名者,但不代表那是「主要的」。所有的「異名者」之間也是平等的,彼此互相衝突和競爭。
而我覺得《學習年代》一書,其實就非常有異名者的感覺。讀書會中的各個青年,其實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背後有著完整的思想方式。他們之間的辨論,就好比不同的異名者,你從來不會寫出一個結論,而是將一個問題開展出多個角度,有如多個可能世界。
中
我很喜歡你筆下,那些游移在性別之間的角色。例如《時間繁史》中的「正」是一位率性小生感的瀟灑女青年,《物種源始》裡的「中」則是有著女性靈魂的跨性別女歌手。此外還有救生員阿山,神祕少女/年許如真(這個名字分明是從《天工開物.栩栩如真》裡蹦出來的,只可惜此故事線到結尾尚不知道含義。)
而我從中的一個觀察,是男性相較女性,是更難進行「性別流動」的。正可以因應不同場合,在男性打扮和女性打扮間來回切換。相對之下,男性就沒有這樣的流動性,要馬就是完全的跨越到另一方,如中,否則就是固守在男性自身的框架之中。
「能夠裸露身體也是一種特權」— 中
我很期待能夠看到一種可能性,是一種性別流動的男性形象,不必排斥自身的男性身分,又能充滿自信地在男性與女性形象之間流動、切換。
貝貝與不是蘋果
貝貝和不是蘋果這兩個角色,出現在你的小說《體育時期》之中。這本書我到目前還沒有讀過。但這兩個角色的形象,反覆的出現在了你的多本小說之中。在《天工開物》裡的栩栩與不是蘋果,《時間繁史》中的恩恩和阿蘋,《物種源始》中的阿芝/知恩和中,甚至是在《心》裡面的 こころ 和安賽。他們都反覆出現了貝貝 vs 不是蘋果這組對照關係。
其中,貝貝代表了一種純真、溫和,表面隨和,但其實內心固執而壓抑的形象。貝貝的角色時常以主要視角出現,例如栩栩、恩恩和阿芝/知恩。貝貝的哲學思辨能力通常不算特長,在故事中常扮演聆聽者的角色。以我不負責任的 MBTI 分析,我認為貝貝是 ISFP 人格。
「你是個天生的聆聽者,但你會為此而受苦」
與之相對,不是蘋果則是一種野性的力量,有著強烈的情欲和能量,但同時無可控制著破壞著一切。這樣的破壞,常常是與男性的親密關係。在《恩恩的嬰兒宇宙》中,(在小說裡)搶走恩恩男友的阿蘋。以及《學習年代》裡,阿志對中的出軌。而這樣的破壞也注定只是破壞,而無法成為新的關係。
貝貝與不是蘋果的這組對應,似乎已經成 D 橫跨多個作品一個反覆探討的主題。
在《物種源始》下半部《消失的嬰兒宇宙》裡,中對黑(故事裡的中年男作家)作了以下的評價:
「像他(黑)這樣的一個男人實在不太適合當一個女兒的爸爸,因為他對年輕女性的心態有嚴重的偏差。從他一直以來的寫作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他把所有年輕女性視為人物/女兒/學生/戀人的混合體。也即是說,他本人一直扮演作者/父親/老師/情人的混合角色。這樣的關係模式已經根深蒂固,與其說要徹底抛棄或者推翻,不如從中作一些微妙的調整,看看能否把偏執變得全面一點,把自我變得開放一點,把畸情變得人性一點。我們可以把他的劇作視為一個自我救亡的行動。」
我那時看到這一段感到豁然開朗。其中說到的「自我救亡」,似乎又預言了你在放棄《物種源始》下半部,罹患焦慮症時期所寫的《心》。當中的 こころ 和安賽(Anxiety)又像是一次貝貝與不是蘋果的對比,而她們兩個又分別是你心中的兩個部分,我就在想,也許貝貝 vs 不是蘋果,正是你心中多年來的兩個衝突力量。
換角演出
《物種源始》分成了上下半部,上半部《學習年代》的女主角王雅芝到了下半部《行動年代》,卻忽然換了名字,改叫作何知恩,而且不只名字換了,生平也發生了變化。她還是一樣畢業自中文系,而後來又毅然決定報考戲劇系,成為一個演員,然而她卻從來沒在西貢參加讀書會,以及認識阿志、阿角、中等人。然而從她的人格傾向來看,又能很確信她就是那個阿芝,或者說,貝貝。
這樣的改變讓我難以接受。我原先以為是你想要丟掉原本阿芝身上的包伏,而將這個角色放進了一個新的身分之中。然而當我繼續看下去後便發現,《學習年代》的角色又再度出現在《行動年代》之中,且他們都認得原本世界中的阿芝就是現在的知恩,而《學習年代》本身也以書信的方式一個個章節寄到了知恩手中,而知恩也逐漸「回想起」那些「不存在的記憶」。我才明白這整件事正是你想要翻玩的,在文學中嘗試「換角演出」。
回頭來看為什麼《學習年代》要以書信體,以「雅芝 as 貝貝」將一篇一篇的學習年代報告寄給作家黑,其實正是為了《行動年代》的換角鋪路。這個書信體的形式,又很接近在《時間繁史》中,作家獨裁者寫信給恩恩的行為。這讓我們開啟了兩種詮釋方式:
《學習年代》與《行動年代》是兩個平行世界,雅芝和知恩各自存在。這兩個平行世界出現了交互。
沒有平行宇宙,《學習年代》是黑自己寫的,從來都只存在於是作家黑的寫作之中。而黑也透過寫作,干預了《行動年代》裡不同角色的關係。就像是獨裁者寫信給恩恩,而潛移默化的也影響了她的人生。
第一種詮釋讓你想像不同的可能性(平行世界),而第二種詮釋卻是讓你思考,作者作為文學世界裡的神,對角色進行的暴力。這同時也是《行動年代》裡的一個核心探究。
寫到這裡,其實只是我閱讀你的作品和自我思考的一小段記錄。還有許多問題、細節和感受,並未在這篇裡一一展開。你的小說世界如此廣闊,每每讀完一章,彷彿又有更多待整理與思考的線索。未來我想應該還會有更多關於不同角色、主題,甚至我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心境轉變的分享。
我要特別跟你說聲謝謝。謝謝你願意在自己的創作旅程中,不斷誠實、真切地探索與自剖,讓我們這些讀者有機會在你的世界裡學習、徬徨、流動,也發現自己。
未來如果還有機會,我也會繼續把在你小說世界裡發現的問題、驚喜和感動,記錄下來,與你,一起同行在這條學習年代的路上。
宏信 as 阿志
附錄:3ook.com NFT 書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