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認為,學校教的盡是些沒有用的東西,但到了現在我發現——果然學校大部分教的內容都沒什麼用,但這不代表不值得學,恰恰相反。什麼是「有用」?對工作有幫助?能賺到錢?如果我們用「有沒有用」去衡量知識的價值,那目光將非常的短淺,因為絕大多數「有用的知識」一開始都不知道能用在哪裡。好比現今 AI 主流的神經網路架構,在 1950 年代早已被提出,但受限於計算機硬體效能及資料量不足,無法實現該理論。但到了 2010 年代,神經網路架構在有了強大硬體及巨量資料後,更演化出了深度學習,成為了主宰世界的存在。

以上的論證仍是以「未來可能有用」作為出發點,但一個學問的價值,除了「有沒有用」還有更多的面向,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改變思維」。以我最愛的國文課舉例:國文雖然可能不會建立我的某樣技術,但會改變我的思維模式,豐富我思考的深度,這樣的收穫是遠比培養某樣技能更讓我珍惜的。

只是這樣一來,彷彿所有的學問都有價值,都值得我們去學?沒錯,就算是學了之後發現不適合自己,也是一種發現,讓你確定這條路是行不通的。然而學海無涯,我們的時間卻有限,該怎麼決定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哪些學問呢?

我很幸運的,在學期間就有機會到業界去上班。開始工作後,你開始會衡量做每件事的機會成本,學的多半是自身專業的內容。就好比我是資訊專長,比起學木工,學一門新程式語言可能對我的職涯更有幫助,我就因此沒有契機學習我很有興趣的木工了。漸漸的,生活的選項開始愈來愈少、趨於同質,思維也不再成長,變成一個死腦筋的人。

現在的時代學習太容易了,網路上就有許多高品質的教學內容,教得又快又好,何必要在學校用低效率的方式學習?然而學習終究是困難的,若沒有十足的動機或壓力,要關掉 Netflix 去學習新事物實在不容易。就算是我在學校比較喜歡的科目,好比物理與數學,我大概也不會自動自發利用課餘時間去學習,畢竟更有動力學習的事物多的是,好比程式和音樂,而我就失去了「學習物理和數學」可能得到的收穫。

學習最重要的是契機,這個契機可以是任何趨使你學習新事物的機會,可能是學校課程,可能是工作需求。當今天有個契機去學習,就把握機會把它學到好,學到回本。雖然這個契機不一定是你喜歡的,但也是個改變自己的機會,既來之,則好好利用之。

能夠提供大量學習契機的地方,就是學校。學校有各式各樣的課程,亦有學分數給你壓力契機,若好好把握,便能成為提供你養分的思想殿堂。工作相關的技能即使畢了業,還是會有許多契機要你去學;在學校的期間,可以不用那麼功利的考慮一門學問對你的價值,可以勇敢的做更多「沒有用的事」。

我以前總是急著想開始工作,真的進入職場後才看見了學校的價值。很幸運的是,我現在一腳踏在職場,另一腳還待在學校,讓我能用不同的心態來看待學習。希望這篇文章亦能成為你的契機,開始改變對學習的看法,把握住每個學習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