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SITCON 演講:軟體開發的未來,是大斗內時代?

前言

我參加了 2019 在中研院舉行的 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並投稿了一篇 Espresso 短講,以下是我的演講稿:

講者介紹

大家好,我是林宏信,現在是國中三年級。我從小六開始接觸 Scratch,國二開始學習 Python,目前正在學習 Go Web 開發。我的興趣是寫程式、寫音樂、寫文章,經營部落格 WANcatServer 網貓伺服器 ,歡迎大家去看看喔!。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我們如何靠軟體賺錢,相信在台下的大多數人,包括我,都喜歡寫程式,那你是否思考過,我們該如何靠軟體賺錢呢?畢竟這攸關生計,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軟體難以賺錢

雖然軟體工程可說是現代社會最熱門的行業之一,但事實上「純靠軟體賺錢」是一件很難的事。當然,今天如果你受雇於公司,公司付薪水請你寫軟體,那沒什麼困難。但如果今天你要將手頭上的軟體換成錢,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拷貝發大財

也許今天你寫了一個很好玩的遊戲,你想要賣給別人玩,你將它打包成 binary,找到買家,收了錢將軟體寄給他,但也許他就直接將你的軟體發布在網路上免費供人下載,你後面的生意都不用賺了。

憑什麼?根本原因在於軟體是一項「0 邊際成本」的產品

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是經濟學的名詞,意思是 「增加一單位產品所需要的成本」,生產一台汽車的成本高昂,但生產第 10000 台汽車的成本就低的多。

軟體開發絕不是無本生意,從設計、開發到產品做出來都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人力成本。0 邊際成本,一方面可以將產品賣給更多人,但另一方面所有拿到軟體的人都有「拷貝的能力」,隨時可以破壞你的生意。

不只是軟體,現在所有的創作媒介:文字、影片、音樂,幾乎都是 0 邊際成本的產品,各式各樣的創作也無法逃離「被拷貝」的命運。為了擋住這波拷貝攻勢,政府定了許多著作權法規、DRM 來規範。但事實上,Who cares? 大家還不是複製得很爽?

那該怎麼辦?與其讓心血被別人拿去散佈,不如 我們自己將它「免費」

免費時代崛起

如果我們要完美結合軟體 0 邊際成本的特質,最有效方式就是「免費」,並另找方式獲利。明顯的例子就是廣告業的崛起。

消費者轉為生產者?

記得我小時候剛開始用電腦,Windows 要錢,Office 也要錢,買遊戲也要錢,花錢好像理所當然。但當我開始上網後,發現 Google 是免費的、Facebook 是免費的、YouTube 也是免費的。我相信做 Facebook 絕不會比 Windows 簡單,那為什麼 Windows 要收錢,而 Facebook 不用呢?

原因在於使用者對公司的價值。

在網際網路尚未普及前,使用者與軟體公司就是單純的消費供給關係,使用者花了錢買到軟體就拍拍屁股走了,不會帶給軟體公司任何附加價值,所以軟體公司必須收費。(除了用 Word 檔征服全世界)

而當網際網路開始蓬勃發展後,事情就不同了。一個使用者對 Facebook 而言,是賺錢的工具!他不只能提供自身的資料,還能鼓勵周圍的親朋好友一起使用。因為使用者對 Facebook 有價值,所以採免費的商業模式來拉更多的使用者,是最有效率且最賺錢的方式。

流量至上主義

但廣告收益模式卻引發了一波隱私危機:越了解消費者,就代表能投放越精準的廣告。於是使用者的資料開始增值,Google、Facebook 等公司開始搜刮用戶資料,突然間,這些大公司已經比你的家人更了解你。

而廣告收益模式,通常也意謂著:消費者不需要喜歡它,只要把它們吸引過來就好。因此聳動的、有爭議的,反而能引起比較大的討論度,從而創造更大的收益。媒體業開始不重視質量,只追求三量大:產量大、流量大、討論量大

漸漸的,創作者與消費者也開始厭惡這樣的「免費」商業模式,試圖從「付費」找到新的方向。


新付費方案

隨著對廣告商業模式的不滿日積月累,許多新的專案在線上支付的幫助下,開始出現新的商業模式。

多虧了線上支付

想像今天你不能用任何形式的線上付款:信用卡、PayPal、加密貨幣,所有在網路上的消費都必須到超商付款,那你可能會盡量減少網路上的消費,畢竟真的挺麻煩的。

如果沒有方便的線上付款,我們可能根本不會在網路上買電影、買音樂、買遊戲,因為付款的時間成本太大,讓我們覺得不划算。

就是因為有線上支付,現今網路上各種付費方案才能成功,一旦付款的成本大於尋找盜版的成本,使用者很可能就會轉而使用盜版。

有個例子就是我捐款支持一個開源遊戲 0 A. D. 的經驗,我很喜歡它,有天玩完後覺得很感動,就點了遊戲主頁的「贊助」,然後呢?我花了半個小時還是捐不出半毛錢,我的電腦被 PayPal Access Denied,我爸的信用卡因此被封鎖,結果花了半個小時仍捐不出去,我就不想捐了。

由此可知方便的線上付款有多重要。

現行的付費方案

現在最普遍的方案就是 Web + 帳號制,分成免費帳號和付費帳號,像是 GitHub、Medium、Pocket。較為常見就不多做說明。

而現在也有個看似不可能的商業模式正在崛起,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 大斗內時代

大斗內時代

「斗內」一詞源自於英文的 Donate,意思是捐款。從蠻久以前,就有很多網站上面會放 Donate 或是 Buy me a coffee 連結,讓看了網頁覺得感動或是喜歡的人,有個方式支持作者。

我將這樣「免費使用、付費支持」的模式稱為斗內模式。不只網站,各個開源專案像是 GNU、ArchLinux、Firefox,也都是採取斗內模式。

案例研究:Twitch

我今天要介紹一個經典的斗內模式案例,就是直播平台 Twitch。

在 Twitch 上達成條件的直播主,可以讓觀眾透過給予代幣 – 小奇點,或是 付費訂閱 來獲得收入。在 Twitch 上的直播,都是公開給所有觀眾觀賞,因此符合「免費使用、付費支持」的原則。

在 Twitch 上給予小奇點,用戶不需要離開 Twitch,減少付款不便帶來的損失。使用代幣,也可降低用戶「付款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Twitch 上的收益模式,比起 YouTube 等平台更直接,讓願意支持創作者的用戶有直接而方便的管道。

斗內收益模式的真正價值

我認為,採取斗內的最大好處在於:我們不需要迎合所有人。跟廣告收益模式不同,斗內只需要有一群願意持續支持你的觀眾,這個數量或許一兩萬就十分足夠;但廣告模式卻需要不停尋找新的客群,有時為了吸引更多人,就喪失了自己的初衷。

斗內模式讓小眾的內容更容易生存下去,創作者的重點是培養一群有感情的觀眾,不必要去迎合大眾口味,迎合所有人。簡單來說,只要讓喜歡你的人喜歡就好,而不用讓所有人喜歡你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每個 YouTube 影片下都有一個 Donate 按鈕,填寫金額後立刻送出,可以在 YouTuber 頻道頁面可以看到排名前幾的「大股東」,看到自己佔了多少「股份」,並且努力將自己支持的 YouTuber 推向高峰,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斗內,就是在網路上的 「街頭藝人」,他免費提供表演、服務、產品,如果你願意,就留下金錢作為報償。在紐約時代廣場的街頭藝人一個小時可以賺台幣 600 元,那如果在能觸及更多人的網路呢?這些免費的內容就是你自身最好的廣告,為你累積名氣,幫你找到更大的機會。

只要線上小額付款,能做的像把銅板丟進帽子裡一樣方便,有一天,要靠著斗內活下去不是不可能。

結語:我到底幹嘛寫軟體?

所以我幹嘛寫軟體?寫軟體多麻煩,又困難,又不知道怎麼賣?還不如做硬體,至少硬體不會被無限量拷貝。

在我國二的時候,我同時在學 Python 以及 Arduino,那個時候兩個其實都算做的不錯,但後來我就放下了硬體,把 Arduino 收進暗無天日的櫃子裡,專心寫軟體。

為什麼?因為我發現,當我完成一個 Python 專案時,我可以將它傳給我的朋友,我可以把它發布在網路上,跟所有人分享。而當我完成 Arduino 後,別人需要擁有相同硬體才可使用,我只能孤芳自賞,頂多拍影片上傳到網路上,沒辦法與人一同分享它。

就是因為拷貝! 就是因為軟體可以無限的拷貝,我們才會遇到那些難題,但 我們也因此才能將自己的心血向全世界分享,才會有自由軟體,才會有 Linux!

而分享,才是做軟體最大的樂趣。

參考資料

書籍:柯利.多克托羅 ── 資訊分享,鎖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