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 第九屆參加心得

JSP——國中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是一個給學生的派對,讓愛好科學的學生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從 2017 年 JSP7時開始,我已經參加了三屆的 JSP,每次參加,心態都有些不同;每次參加,也都領悟到不一樣的事。 今年,我已經國中畢業了,抱持著「參加最後一次」的心情來到 JSP,卻發現自己跟過去不一樣了。 專題演講 自從二年級的科展比完之後,我就沒有再做過科學研究,可以說是有些倦了,這三年來參加 JSP 的作品也都不是比賽作品,而是為了 JSP 而準備的內容。 為什麼講區塊鏈? 我大約一年前從 台灣吧的芬特克 系列中第一次認識了區塊鏈,後續我加入了 Matters 社群、LikeCoin 讚賞公民,逐漸對區塊鏈有越來越深的興趣,後來透過閱讀區塊鏈媒體 區塊勢 了解許多的區塊鏈應用相關的知識。 JSP 大部分還是以傳統學術的科學為主,在資訊科學的部份,通常只是「工具」,而不是研究主軸。而我 去年的演講 就已經開始以「資訊科普」為主題,像大家介紹透過 Python 來寫一個遊戲,和遊戲中物理系統設計的基本概念。 我其實並不是多會寫程式的人,這一年來也沒完成什麼值得驕傲的專案,所以我想區塊鏈應該是 JSP 的學員比較陌生的主題,「科普區塊鏈」應該會蠻不錯的。而相對於加密貨幣,我自己更喜歡區塊鏈在「非貨幣上的應用」,於是決定來講「數位資產」這個主題。 演講的準備 我認識一些在區塊鏈領域的前輩,根據前輩的經驗,要早點給聽眾「一點區塊鏈上的東西」比較能提起聽眾的興趣,所以通常會發一點幣或是數位資產。但慢慢發給一位一位聽眾想必會花很多時間,於是我就決定來設計一套「發禮物系統」,只要將資產建立好,然後產生一個限時限量連結,點入連結貼上自己錢包地址就可以取得數位資產。 說實在的,這不是多困難的系統,產權區塊鏈 Bitmark 有給開發者使用的 SDK,所以不需要自己處理底層,甚至連 API Request 都不用發。但我畢竟還是個菜鳥工程師,整個系統開發下來仍花了一個多禮拜,直到演講的前兩天才開發完畢。 Bitmark 很高興有開發者願意加入他們的生態系,所以聽到我在開發這個系統時,就送了我一件 Bitmark 的 T-Shirt(就是我當天穿的),也免費給了我活動三天的 Token。 但相對於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程式,我在演講本身的準備相對較少,以前準備演講都會先寫好逐字稿,然後大量的練習,但這實在是太耗費心力,所以從這次演講開始,我決定要練習只準備投影片就能講完整的能力。 演講 就結果來說,我認為這次演講並不成功,我事後訪問了一些聽眾,表示聽懂的並不多,數位資產我總共準備了 120 份,最後卻只發出了 16 份。 原因有幾項:原本約定好的時間是 25 分鐘,然而到了當天我才知道只有 10 分鐘,很多內容都來不及說,數位資產也變成是吃午餐的時候發,觀眾參與度就變得很低;而且接收數位資產需要安裝 Bitmark app,現代人不喜歡得裝 app 的事情,而且畢竟課程沒有要求,不是大家都有帶著手機,也有些人根本懶得安裝。 區塊鏈本身就是個很難在幾個小時內說完的主題,何況我只有十分鐘,我只能帶個聽眾最粗淺的印象並帶入一些實際的應用。 因為我沒有準備演講稿,只有大綱跟投影片,可以加速在 10 分鐘說完,但就沒什麼問答時間,其實有不少觀眾有提問題,但卻沒時間回答,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 我這次演講有準備 sli.do,因為我知道很多聽眾很害羞不太敢發問,不過因為大家並不都有手機,也不一定有網路,但還是有一位觀眾留下問題(還有我自己先準備的假問題),所以我覺得未來還是可用。 我希望未來 JSP 能夠增加每個發表的時間,錯失珍貴的討論機會,真的很可惜。...

August 20, 2019 · 1 分鐘 · wancat

2018 JSP 紀錄與心得 (二)

參加 JSP 國中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 的所見所得。事前的準備,到結束後的回味,新的故事,至今仍持續發生。 本次主題的系列文章, 演講影片 老街解謎 在看了海報發表以及趣味課程後,我們在下午四點即將出發到大溪老街,進行大溪老街實境解謎,要在大溪老街中,找出各個謎題的答案。我將網站的連結放這邊 (抱怨一下,這個網站沒辦法用Firefox開啟!!害我用了55 mb下載 chromium) 裡面的每一題都十分困難,需要實際到老街裡面走,而且不太可能用搜尋引擎得到答案。 我一開始是非常熱血的,在前往的路途上就開始研究地圖,根據主辦老師給的地圖,我發現一些可疑之處,並且開始計畫一個攻克路線。 結果到了現場,我們的隊輔表示已經跟友隊串通好要一起破解,我就失去動力了,有時候自己快解出來了卻「被」公佈答案,真的是最掃興的事。 直到我發現,答案都在網頁裡。 熱血駭客魂 事情是這樣的,原先我以為答案在伺服器中,客戶端將輸入的答案傳送給伺服器核對,伺服器再回傳是否正確。但是我關了網路,卻仍然可以知道答案是否正確,證明了「答案」一定被紀錄在網頁的某個角落。 哇!發現這個之後不得了,我立刻跟我的工程師朋友講這件事,就用手機想來看原始碼,手機打不開,於是就出動了我隨身攜帶的筆電。 我和我朋友的熱血駭客魂立刻爆發了,我們雖然無法自己找出答案,但可以追求屬於我們的勝利。原本我想答案應該會被隨便擺在某個陣列或是物件中,於是就根據前面所得到的答案內容下去搜尋,應該就能找到擺放答案的陣列。結果不然,什麼都沒查到。我們繼續嘗試用各種關鍵字,像是「答案」、「answer」、「第六題」等等,仍然一無所獲。 看來設計網頁的人有想刻意隱藏這個答案,沒辦法那麼容易破解。 我們開始一行一行慢慢看原始碼,有時候看到關鍵字搜尋,我們兩個都對Javascript(撰寫網頁程式的程式語言)不太擅長,因此看的有些吃力。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md5.js"></script> 當我們看到這一行的時候,我朋友突然大叫。 天啊!它竟然用MD5!這下解不開了。 我不知道MD5是什麼,朋友解釋說,MD5是一種密碼雜湊函式,簡單來說,可以將一個資料轉換為一段暗碼,但你難以透過暗碼去推回原先的資料,也就是單向函式。 那要如何利用MD5? 以這個網頁為例,假設答案是「地瓜」(我絕對沒有要劇透的意思),那網站就先將「地瓜」用MD5加密成一段暗碼,然後把暗碼放到網頁裡面。 當使用者輸入答案時,網頁的程式將會將輸入的答案用MD5加密,然後比對加密的結果跟原先放在網站裡的暗碼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則代表使用者輸入的答案是正確的。 在證得了這個網頁使用MD5來防止破解後,我們就放棄透過看原始碼來取得答案了。雖然破解失敗了,但是這個破解的過程,或者說跟朋友一起破解的過程,卻是我從未體驗過的。 撩妹…不,我們撩 Object 話說JSP最刺激而瘋狂的活動就是**「隱藏任務」啦!第二天的晚上你別想睡覺,有著最困難的任務要和你的組員一起完成。我們去年在福科的隱藏任務是「開店計畫」**,我們從下午到夜市探勘,到晚上在體育館內討論,我還負責了影片的製作,結果竟然到了半夜三點才睡覺,而且隔天六點就得起來。 隱藏任務雖然辛苦,但非常好玩,在去年的最後一天發表會上,所有人都非常熱烈,台上與台下在熱絡的嘴炮討論。最吵的莫過於我們學校的學生了,每個人好像都不怕生,對台上的講者有一堆意見,這可歸功於我們科研社老師平日的「教育有方」。 而今年的隱藏任務是什麼呢?「科學幽默Slogan」(這是我自己的取名啦),看中最近蔚為流行的「撩妹語錄」、「負能量語錄」,今年的隱藏任務就是要來想跟科學相關的各種Slogan啦! 那我們這組想了什麼呢?我們一開始就打算反骨到底,撩「妹」太嫩啦!我們來撩弟,但一群雄性動物不知道該怎麼撩自己;再來是使用的語詞,我們絞盡腦汁,還是想不出什麼可以用來騷擾同性的詞彙。 於是有人說不要針對性別啦!都撩好嗎?都撩。咦?那就變成「撩People語錄」了? 這時,我朋友突然用他的工程師專業說了句: 「不然『撩Object語錄』?」 其他人都愣在那裡,只有我當場笑倒。 跟大家解釋一下,Object 物件,是在程式設計中的一個概念,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中,認為程式是由各種「物件」所組成的,而通常這些物件的最高Parent物件就是Object,所以「撩Object」,根據多型的原則,就是撩了所有的宇宙萬物了。 // 在我的文章中有講解簡單的物件導向觀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物件導向的細節很多,如果想知道更深入的可能要自己去查囉! 畢達哥拉斯 那既然確定要「撩Object語錄」了,那也不用在乎受眾是誰,我們開始想各個科學家的撩Object語錄。 幸好強者我朋友,平日都在看一些怪怪的書,科學素養很高,認識許多科學家和他們的產地。我們常使用一種比較艱澀的鋪梗法,是將科學家本來自己的理論,為了撩Object而故意弄成錯的,例如我自己很喜歡的一則: 畢達哥拉斯: 「你是唯一的無理數」 還是稍微解釋一下,畢達哥拉斯的教派(他有一幫的弟子)有一個思想,是對「比例」的追求,他們相信所有的數字都可以用 “a/b” 這樣來表示,然而當他的一位弟子證明了正方形的斜邊長,也就是√2是個無理數時,他弟子就「溺死」了,我是說被溺死了。 伽利略 再舉一個比較熟知的例子,伽利略應該很多人都熟悉。 伽利略: 「我想和你一起掉下去」 伽利略是推翻過去亞里斯多德「越重東西掉落速度越快」理論的人,在他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中,他將兩顆材質相同但質量不同的球體,從比薩斜塔上往下丟,證明物體的掉落速度與質量無關。 所以「和你一起掉下去」,我們就永遠不分開啦! 完整的內容 這張做一個小註解,它是我們的另一位組員想的,唯一不是我們這兩個阿宅想的內容。非常令人驚訝的是,在發表會上,這是最成功的一則。 現場的老師還加了一個附註: 此事(式)不存在 //說好的去中心化呢? 後來也有想到用: void love ( you ) { love(you); } 心得 以上,就是今年JSP的紀實啦! 今年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捕獲了一名野生工程師,從小六開始自己玩Scratch,到現在一路走來都是孤獨的,有時候真的會懷疑,自己寫的程式會不會其實很爛,但從來都沒有可以比較或互相學習的對象。...

August 23, 2018 · 1 分鐘 · wancat

2018 JSP 紀錄與心得 (一)

參加 JSP 國中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 的所見所得。事前的準備,到結束後的回味,新的故事,至今仍持續發生。 本次主題的系列文章, 演講影片 JSP 簡介 今年很高興又參加了JSP,自從去年在我的學校 —福科國中舉辦後,就深深愛上了這個活動。 JSP的全名為 國中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 , Junior Scientist Party ,是一個非比賽導向,純粹讓學生進行交流與交朋友的科學派對。 每一位參加的學生,都必須準備一點功課,可能是將你的研究成果做成一張海報,與觀眾們互動;抑或是準備一項科學課程,帶著學員們一起做;或者是在大會議廳中向所有人發表你的研究成果。 不管是哪一種都不簡單,所以參與的學生個個是有行動力、勇敢且努力的人,花了很多時間準備,才能來到這裡的。 而來到了JSP,也並非是跟同校的在一起,所有的學生會被打散到各個小組中,能因此認識不同的人,建立新的人脈。 去年我曾經參加,深受感動,因此今年,我仍在這裡。 事前準備 如前面所說,需要準備一個發表的項目。去年我是做海報分享,介紹我自製的Arduino紅外線遙控車。那今年我要挑戰更大的項目,就是在百人會議廳前進行專題發表。 題材呢?我在今年參加台中市的科展,是製作單感測器循線車,可能是科展講到會怕了,不太想要講這個題材。另外一個就是在比科展的同時,自己在製作的遊戲專案 — FireWheel火輪手槍,一方面較有趣、新鮮,二來老師也認為資訊領域是JSP較少見的題材。從暑假的第二周開始,我就在準備這場演講。 講稿連結 我寫了非常多的內容,雖然要講的只有遊戲中的「碰撞檢測」與「三角函數」,這兩個有點偏數學的項目,但是一寫不得了,每天都寫了超越千字(打字太快了),結果到所有內容寫畢,才發現已經14000字元了,根本不可能在10分鐘的報告中講完。 這時老師也給了一個方向大轉彎,突然要我放多一點的歷程,像是怎麼學習程式的,途中遇到的困難等等,但隔天就要在學校進行試講,實在來不及,也不知該怎麼改。到了星期一在學校對著老師同學試講時,整整講了37分鐘,是限定時間的將近4倍。在最前面找同學上來試玩的地方,讓場面變得很歡樂,老師也說我臉上出現了「興奮」的神情,但在後面講的越來越久時,興奮的表情開始慢慢的黯淡。 在星期一的試講結束後,老師給了很多建議,最多還是要「刪」,刪是很正常的,在做科展的報告時我就了解,反正我還有部落格,沒法在口說講完的內容,就放在部落格給有興趣的看就好。最後一路刪刪刪,刪到只剩遊戲簡介、試玩、架構以及圓形對圓形的碰撞檢測。 星期二時我帶著麥克風、筆電,一個人到教室開始練習口說,一次一次試,逐漸可以把時間控制在15分鐘內,且慢慢可以不用看稿,對於我的投影片也更加熟悉,知道該在什麼時候翻頁、什麼時候用手去指。花了一個多小時練了四次,偶爾加強班下課還會有人路過來看。 在星期三的驗收,老師表示我已經足夠熟練,剩下的就是要看臨場反應,以及一定要找人試玩,我自己也發現試玩對於整個報告會有不同於我自己玩的「笑果」,讓報告變得活潑,讓觀眾產生興趣。 這次的所有圖片,包括投影片底圖都是我自己設計的,一開始要畫碰撞檢測的示意圖,調出了非常可愛的粉紅色以及粉綠色,就決定以此作為這次報告的主題色彩。 同為天涯程式人 當JSP開始,我們在一個禮堂要進行分組,分組基本上是隨便亂分啦!唯一的規則就是不要跟同校的一組。(我也沒有同校的) 特別的是,我們的組裡有一位組員也會寫程式,竟然也玩Linux作業系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同年齡也會玩Linux的(我也是他第一次遇到有人用Linux的,可見Linux的市占率…)。 我們一下就聊起來了,我發現他懂的非常多。關於我很缺乏的電腦底層知識,資訊領域的各種知識,還有科學,他幾乎都知道。有時候還會知道一些很奇怪的冷知識,像是Unicode裡面的編碼,令人會心一笑。 我們也彼此分享了所做的專案,像我的 圖書管理系統、火輪手槍,他做了一個加密系統、現在正在做作業系統。 專題演講 在第二天的早上,就是專題演講的時候。 記得從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就常常成為團隊中的發表者,對於「上台」這件事,從一開始的害怕、忐忑,到後來可以面無懼色的在台上講話,甚至對於表現開始有種興奮,開始期待,並且恨不得自己第一個上場。 科研社ㄉ特別訓練 我的「台風」,絕不是什麼演講比賽、即席演說所訓練的,而是科研社。 在科研社的兩年給了我很多時間去學習「如何發表」。我想我們學校的科研社應該跟其他學校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不常做實驗,相對的,我們不停的交流。我們常常分享彼此的想法,常常上台發表,常常把報告拖到最後一天才做。 對我而言,在科研社學到的不是科學知識,而是做研究的方法。或許你不會因此變得對某個領域非常的精熟,但你會知道如何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在經過了前面的四組後,終於輪到了我。 我早已把筆電準備在前面,這次很堅持的使用了自己的筆電,自己設計簡報,自己設計底圖,一人團隊有些辛苦,但我的成果讓我很滿意。 這次的演講算是出奇的成功。首先我很擅長問答,因此我往往更擅長應變實際的情況,還有就是事前的準備,這次我的指導老師很精準的預期了觀眾的反應,因此採用最低強度的演講,成功的讓所有人都感到興趣且聽的懂。 很開心的是觀眾反應非常熱烈,在報告的一開始,有安排找觀眾試玩的橋段, 原本還有些擔心會不會沒人願意上來,還好在 我事先的布局 觀眾熱烈的反應下,這個擔心不成問題,事實上還有三位觀眾願意上台呢! 最後有些時間不足,因此在程式解說之處稍微草率,但還好有時間讓我好好講結論。 在這邊我想謝謝每一位聽我演講的觀眾,我相信,一個好的演講,是需要講者與觀眾一同參與的,謝謝你們作了一個稱職的觀眾,讓我有一個好的舞台。也謝謝願意鼓起勇氣上台試玩的朋友,讓我們能一起完成一場好的演講。 請大家一定要去看影片喔!

August 6, 2018 · 1 分鐘 · wancat